1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到突出位置,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会议认为,当前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更加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全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发展自信,牢牢把握工作主动。要统筹好“稳”与“进”,突出市场稳、政策稳、预期稳,努力在改革、开放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体现“进”;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持续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效,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努力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同时强化对资本市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思考,进一步打基础、利长远;要统筹好全局与细节,自觉从经济社会全局出发研究问题、谋划工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执行的细节,办一件、成一件。
来看证监会2022年工作七大方向: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宏观研判和政策协调,健全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稳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总体平衡和协同发展。健全资本市场预期引导机制,为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解读: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即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此,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表示,将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定位,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实现“三稳三进”,为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贡献力量。
这其中既包括了稳市场、稳政策和稳预期,在稳中求“进”的方面也彰显出证监会在改革、对外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大战略。
二是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思想、业务、廉政各项准备。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安排,突出主板改革这个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发行监管转型,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增强各方合力,推动形成有利于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良好市场生态,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同时,统筹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同步推进基础制度改革和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将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解读:此前,针对资本市场2022年的改革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实际上,“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被纳入顶层设计是在“十四五”规划中。此前,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注册制内容仅表述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而“十四五”开局第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也使得不少市场人士预测,注册制改革有望提速。
而在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中介机构的责任也在被一再压实。此前易会满就曾再三重申,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必须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期间,更要督促中介机构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统筹一二级市场的适度平衡。
三是突出“稳增长”,不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找准资本市场定位和发力点,研究出台更多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措施。继续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推动拓宽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范围。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做优做强,继续稳妥推动风险类公司出清,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
解读:11月15日,国内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北交所的设立对于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也是北交所发展的应有之义。
实际中在此前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试点过程中,已体现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硬科技”企业的特征。以科创板为例,据上交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金额达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入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剔除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3%,居A股各板块之首。其中,集成电路、医药制造、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华润微(62.090, 0.81, 1.32%)、君实生物(83.760, -1.20, -1.41%)等15家公司研发投入在5亿元以上,金山办公(276.980, 11.38, 4.28%)、微芯生物(34.470, -0.54, -1.54%)等52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0%。
四是统筹开放和安全,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市场、机构和产品高水平双向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更大进展,加快推进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政策落地,继续坚定、有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持续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解读:2021年12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规定》)及配套管理办法细则。这也是证监会首次明确协议控制(VIE)架构合法化,满足合规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同时,也提出涉及外商投资和网络安全的企业境外上市,需经安全审查方可备案。
“国家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用好两种资源的态度不会改变,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12月24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五是促进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平稳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坚持法治思维,推动监管关口前移,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加强资本规范引导的制度机制,坚持对特定敏感领域融资并购活动从严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坚持标本兼治,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稳步推进私募基金风险分类整治。深入开展“伪私募”“伪金交所”整治,加强分工协作,消除监管真空。
六是深化放管结合,加快推进监管转型。适应注册制等重大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公司监管、机构监管、稽查处罚全方位职能转变,科学把握“放”与“管”的平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突出扶优限劣鲜明导向,大力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改进监管服务,提高资本市场治理效能。
七是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法治供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期货和衍生品法、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立法。系统梳理监管法规,化繁为简,提升体系性和透明度。发挥好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等机制作用,强化行刑衔接,进一步增强执法震慑。扎实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持续完善投保制度体系。
解读: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就在确立证券发行注册制度的同时,引入了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和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今年11月12日,广州中院一审判决,康美药业及相关责任人赔偿5.2万名投资者24.59亿元,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成功落地实施。该案宣告了虚假陈述、欺诈发行违法成本过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弥补了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救济乏力的基础制度短板,与行政、刑事责任机制形成立体化的制度合力,大幅提高了违法成本,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