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医药O2O行业的大洗牌,使得大多数企业因资金断裂被迫转型、倒闭。叮当快药作为其中幸存者在资本市场存活下来、
指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2日叮当快药提交赴港交所上市申请之后,随后的几个月并没有“敲响”港交所的大门,给资本市场留下的是未知。
近日,12月22日,据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叮当快药的IPO申请资料已经失效,这意味着叮当快药的上市进程收到暂缓阻碍,未能在初定的有效期内挂牌上市。并且自资料失效的一周后,叮当快药的招股书也未更新寻求聆讯机会。
2021年,叮当快药作为医药O2O行业代表企业奔赴港交所大门差一步之遥,2022年又能否代表行业逆转形势?
01
“28分钟送药上门”的公司历年表现如何?
叮当快药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款基于O2O的药物上门配送平台,协助药店提供便民服务需求的第三方信息展示平台,并推出叮当中医服务,与中医馆打通,提供在线预约、咨询等业务。
2014年,O2O浪潮席卷各个行业,彼时,医药零售O2O热潮刮起,众多互联网巨头投身其中,叮当快药就是其中之一。
叮当快药当前主营业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O2O送药上门服务,二是线下的实体药店叮当智慧药房。叮当快药还提供定期送货、预订单送货、线下提货等送货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叮当快药的财务数据并不好看,从2018年至2021年Q1,叮当快药的营收分别为5.85 亿元、12.76 亿元、22.29 亿元和 7.80 亿元,净亏损则分别为 1.03 亿元、2.74 亿元、9.20 亿元和 7.67 亿元,其中2020年亏损同比扩大247%,三年亏损超20亿。
三年烧光二十亿的背后也反映出整个行业竞争激烈的写照。为此,“烧钱换市场”的互联网打法又再次照搬到医药O2O行业。
拆解叮当快药的招股书得知,在2018年至2020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让叮当快药承压,分别为1.4亿元、2.79亿元、4.4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4.1%、21.8%、19.8%。
同时招股书指出,“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行动,包括扩大智慧药房网络以实现用户群增长;增加处方药销售额以抓住与处方外流行业趋势相关的机会;收购药房网,以提高自身的市场认可度,挽留现有用户及获取新用户,以及保持公司的竞争力。”这些举措,使得叮当快药的成本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也对其毛利率造成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承诺“28分钟送药上门”的标语也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标志。
目前,叮当快药在快药业务上建立了全通路接入网络,包含14个城市的302个智慧药房网络,药品可于28分钟内派送至患者,平台还提供24小时药剂师购买指导。
针对慢性病等医疗场景,叮当快药为用户提供在线医生诊疗服务,医疗团队主要包括16名全职及58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以及包括397名药剂师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去年10月,叮当快药宣布完成10亿元的B+轮融资,并宣布将加快“千城万店”战略布局,今年6月8日宣布获得2.2亿元的新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奥博资本、鸿为资本、TPG亚洲资本等机构。
的确,得益于多方资本的助力,叮当快药在行业内闯出了天地,但在投资人的眼里,比起匆忙上市融资,财务报表上的盈利指标显得尤为珍贵。
02
市场仍有荣光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仍是一篇万亿的健康险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数字大健康市场,包括数字零售药房市场、在线咨询、线上消费者医疗及健康信息基数基础设施等)在2019年达到2181亿元,预期在2030年将达到4.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9%。而在这一市场中,数字零售药房占据着最大比例及交易量,在2019年成交额已经超过1117亿元,并预期将在2030年达到人民币1.3万亿元。这也是叮当快药的重心所在。
构建起完整的“医+药+险”闭环生态,或许这才是叮当快药下一步的目标所在。在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其正在进行的一些尝试: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已与9家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合作,与4000多家制药公司及药品分销公司有着合作。通过业务运营以及对数据的挖掘,叮当快药正在构建用户健康、医药及医疗大数据间的知识图谱,进一步为互联网医疗及医药保险服务。当前来看,线上诊疗业务仍起到更好地指导用户购药的作用,更大的价值挖掘仍需时日。此背景下,叮当快药在“医+药”模式逐渐清晰的情形下,加入快速检测和保险业务。在“检”领域其实有过实践行动。
让叮当快药能看到曙光的是,这是一个数字大健康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在数字大健康领域都有所布局,包括数字药房、在线诊疗、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等方面,未来会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过去,背靠强大的融资能力、药企的资源整合,使叮当快药走到今天,未来叮当快药又如何构建起“医+药+险”的闭环生态,让资本市场看到价值增长,是赴IPO之路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