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年,海鲜火锅餐厅七欣天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约2亿美元并在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和国泰君安(15.450, -0.05, -0.32%)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近年来,火锅品类未上市和上市企业颇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味道。未上市企业仍颇受资本欢迎,除了已递表的捞王和七欣天外,周师兄、行运打边炉等在2021年均获得了近亿元前期融资。然对于已上市的老牌火锅,则又是另一番光景:呷哺呷哺深陷关店、高管流失等负面,调整战略宣布重走“大众消费”路线;海底捞关店三百余家,CEO张勇更是发布“检讨书”主动反思扩张错误。
在疫情前景仍未明朗之际,七欣天为何会选择此时发力上市?它有底气讲好资本故事吗?
七欣天成立于2006年,首家餐厅开设于江苏江阴,伴随其海鲜和火锅“一锅两吃”的吃法流传开,七欣天逐渐在市场中打开了知名度。
据其最新招股书,七欣天已在内地48个城市以及一个直辖市内经营了256家餐厅,按照2020年直营餐厅收入计,七欣天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火锅餐厅运营商。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营收分别为12.85亿元、14.26亿元及1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90.5万元、1.72亿元及2.59亿元。在海底捞、呷哺呷哺及预备上市的捞王业绩纷纷下滑之际,七欣天顶住疫情冲击,仍保持稳定增长,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挤压人工成本。数据显示, 2019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员工成本分别为 3.077 亿元、2.614 亿元、2.553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滑。但这或并非长久之计。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竞争数据翻台率方面,七欣天也逊于竞争对手。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3.5次/天,呷哺呷哺为2.3次/天、捞王为2.5次/天,而七欣天近三年的翻台率在2.1次/天上下,无甚改善。
为何七欣天翻台率跟不上?或与其赖以成功的“一锅两吃”有关。“一锅两吃”看似独特,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味蕾,但在就餐时间上相当吃了“两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截至 2021 年前三季度,消费者在七欣天就餐的平均时长约为 90 分钟,较餐饮行业平均 60分钟的时长提高了50%。
此外,虽然七欣天已成长十余年,但其餐厅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周边,品牌知名度仍未享誉全国。
既然七欣天仍有多处不成熟,但其为何执着上市?数据表明,海鲜火锅或是一门好生意。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由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物流改善及海鲜菜式创新,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或会从疫情影响中复苏,在2025年达到2463亿元规模,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2%。
另外,火锅市场方面,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火锅餐厅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8501亿元规模,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