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港交所或允许未盈利科技公司主板IPO,将带来哪些影响?

发布日期:2022-02-24阅读数量:318

一年一度的香港财政预算案发布于近日举行,对于香港资本市场的部分问题,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演讲中进行了阐述。

2月23日,在发表2022/2023年度财政预算案时表示,陈茂波指出,去年香港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额达166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29%;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近330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是环球主要的上市平台。

对于在美中概股可能存在的回流现象,陈茂波指出,内地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需求庞大。然而在海外市场上市须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大,已有不少中概股选择回流。

“香港已为此做好准备,包括容许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属非创新产业的大中华公司在港第二上市,并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灵活性。这些措施将有利进一步吸纳优质中概股在港上市,丰富市场选择,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资平台的竞争力。”他表示。

对相关上市规则,陈茂波表示也拟进行部分修改。他指出,在市场发展方面,考虑到一些从事先进技术且具规模的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但却未有盈利和业绩支持,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和港交所正检视主板的上市规则,研究在充分顾及相关风险的情况下修订上市条件配合有关集资需求。

互联互通方面,陈茂波表示,香港金融市场与内地的互通互动不断加深和扩阔。“债券通”南向交易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在去年九月相继推出。“沪港通”和“深港通”的范畴持续扩展,交易额大幅增长。

两地交易所在去年底已就将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目标达成共识,ETF互联互通可望尽快落实。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A股指数期货合约”亦已在去年顺利推出,会探索开拓更多风险管理产品。

陈茂波在答记者问时解释分析道,在预算案中有提到来年请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研究一下,有一些科技公司,进行很多研发工作,尤其是一些比较前沿的科研。很多时候,如果在这些方面有一些突破的话,它便可以非常成功。但在过程前期,未曾达到突破前的不同阶段,都要有资金支持其研发工作。“现时我们觉得在这方面,这些公司都是有集资需求的。”

陈茂波认为,当然有些公司会在私募基金市场集资,但到了某个阶段,上市集资就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方案。

“而在这方面,我们正研究是否可以推行类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方式。2018年我们修改过上市规则,那些进行生物科技科研、药品研发的公司,当它达到某一个里程碑,尤其是药物审批有不同阶段,如果能对外说明进行到哪一个阶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里程碑时,虽然未有收益,但只要披露得清清楚楚,投资者便可以考虑是否认购该股票,这时候便可以让它上市。”他说。

在陈茂波看来,可否引入类似的一套做法,证监会和港交所正在研究中。“过往我们进行这些研究都是希望把握时机,尽快弄清楚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我们便推出。例如去年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大概去年5月进行研究,至暑假后有一个方案进行咨询,今年1月1日便已经推出。2018年我们进行同股不同权和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修改,都是2017年年中开始进行,全力加速研究后认为可行便咨询,接着便推出,前后大约九至十个月时间。我们需要争分夺秒,毕竟不同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香港交易所将继续创新,锐意优化我们全球领先的上市制度、发展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连接全球资本与引领时代的企业。”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告诉界面新闻,香港有关方面还在研究这个议题,现阶段各项细节还不清楚,但长期来看,会进一步提高赴港上市的灵活性、便利性、包容性,吸引更多公司将香港市场作为上市地优先选择,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庞溟指出,纳斯达克目前有多套上市标准,未盈利公司如果符合现金流、预期市值、收入、资产总额等各方面的要求,依然可以成功获批上市。

天爱资本投资总监杜先杰告诉界面新闻,医药和科技公司还不一样,此次表述相当于是从医药公司向外拓展到了全科技领域,尤其是硬科技领域未来可能会得到格外支持。

他表示,科技公司本身定义十分宽泛,未来此类公司上市审核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IPO:www.92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