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2家企业终止“双创”IPO 中金公司明星项目折戟

发布日期:2022-01-06阅读数量:354

“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截至2021年12月29日,2021年以来科创板终止家数达87家,创业板终止家数达115家,相比2020年均大幅增长,其中撤材料导致的终止占比在八成以上。此外,有15家企业倒在了最后的证监会注册环节,而这15家中有8家为科创板企业,在注册阶段基本被问及是否具备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行业定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梳理这202家终止企业发现,中信证券(25.440, -0.50, -1.93%)、华泰联合和民生证券,分别有17家、16家和13家保荐企业终止IPO,此外,海通证券(12.210, -0.09, -0.73%)、中信建投(28.290, -0.71, -2.45%)等5家券商也均有10家以上的IPO项目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公司(47.410, -1.45, -2.97%)损失明星项目居多,包括东风汽车(6.810, 0.02, 0.29%)、吉利汽车和联想集团。此外,就在2021年12月29日晚,证监会还对中金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的决定,事涉联想集团。

超八成终止源于撤材料

上交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9日,2021年来科创板共有87家IPO企业“终止”,比2020年增长了近98%。同样,深交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创业板共有115家IPO企业“终止”,比2020年增长了400%。

具体而言,终止的87家科创板企业中,71家为终止(撤回),8家为终止(审核不通过),8家为终止注册。终止的115家创业板企业中,99家为终止(撤回),8家为终止(审核不通过),1家为终止(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剩余8家为终止注册。

不难发现,其实不管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主动撤回材料,即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而导致的终止占比都超过八成。

证监会曾在2021年3月表示,在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就算是撤了材料别以为就万事大吉,该检查的还是要检查,证监局也会要求把底稿拿过来进行检查,一定要知道你撤材料的原因是什么。”有业内人士说道,“与板块定位不符是企业撤材料的原因之一。另外,中介机构底稿存在瑕疵、带病申报、监管处罚力度加大,以及行业环境变化导致不符合申报要求也是撤材料的重要原因。”

2021年初,证监会发布实施《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由于现场检查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都起到了威慑作用,随后便引发了撤回潮。

15家企业折戟注册环节

相比撤材料而导致的终止,证监会终止注册导致的止步上市也引发了市场关注。按照要求,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交易所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而证监会在注册环节对交易所审核质量及发行条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进行把关并监督。

根据统计,2021年来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有8家和7家共计15家企业倒在了证监会注册阶段。记者梳理证监会注册阶段问询问题发现,科创板终止注册的8家企业,基本都被问询到是否具备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行业定位,而创业板终止注册的7家企业原因则相对多元化。

比如2021年11月25日,证监会对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发行注册程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在注册阶段问询时,证监会首先就提出了公司关于科创属性和定位,证监会就要求保荐机构说明结合发行人现有无胶膜、标签膜、镭射膜等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对比行业相关公司生产同类同种产品情况,分析发行人技术工艺、市场等方面具备哪些优势;说明发行人生产工艺和技术是否具有“硬科技”成色,是否符合科创属性和定位。

虽然说,创业板终止注册的7家公司在注册阶段问询问题的集中度不高,但对比其他6家均为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广东佳奇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却是因首家被证监会主动终止注册的创业板IPO企业。2021年10月12日,证监会称,公司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且逾期达三个月未更新,因此终止发行注册程序。实际上,据媒体报道,佳奇科技是注册制下首家在注册环节被证监会启动现场检查的企业,现场检查中,佳奇科技暴露了大量财务不规范的问题。

大型券商终止数量较多

2021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合计终止的202家企业都是由哪些券商保荐呢?记者整理发现,有8家券商保荐的科创板、创业板企业终止数量均在10家及以上,总数可达到101家,占到总体终止数的一半。具体来看,终止数前三家保荐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华泰联合和民生证券,分别有17家、16家和13家保荐企业终止IPO。其余5家券商分别为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11.270, -0.11, -0.97%)、国泰君安(17.380, -0.30, -1.70%)和招商证券(17.190, -0.31, -1.77%)。此外,中金公司、国金证券(11.260, -0.07, -0.62%)等6家券商保荐终止的IPO企业数量也超过5家及以上。

记者注意到,上述中终止项目中不乏一些明星项目,比如东风汽车、吉利汽车和联想集团都有中金公司保荐的身影;京东数科、依图科技有国泰君安保荐的身影,柔宇科技由中信证券保荐。

当然,上述券商中,尤其是大型券商终止数量较多与其储备项目多有着直接关系,但诸如东莞证券、万和证券、中天国富等中小券商也都有四五个项目终止,对此,申港证券非银报告分析认为,这也反映出中小投行在注册制时代下的展业困境:一方面承揽项目数量少,另一方面承揽优质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些项目终止,但相应的处罚并不会缺席。比如2021年12月29日晚,证监会发布了对中金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的决定,称发现他们在保荐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主要依赖发行人提供的说明性文件得出结论性意见,相关程序及获取证据不足以支持披露内容,未能完整、准确评价发行人科创属性。

IPO:www.92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