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年伊始已有8家公司A股IPO折戟 科创能力成企业闯关IPO“必答题”

发布日期:2024-01-09阅读数量:133

1月8日,沪深交易所均更新了终止首发上市审核名单,各添1家拟IPO计划折戟企业。至此,进入2024年以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8单IPO终止案例。

另据沪深北交易所官网公开信息显示,上述8家公司中有7家已经问询。从问询内容来看,监管聚焦企业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盈利能力以及募投资金用途等例行问题的同时,还加大了对企业舆情情况的审查以及对前期闯关IPO情况的关注。

“由此不难发现,监管愈加严格或将是坚定不移的大趋势。”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才能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实现权益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会越来越少,一问就撤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科创能力成企业闯关“必答题”

通过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从源头上构建良性市场生态一直以来都是监管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据沪深北交易所官网公开信息统计,上述8家公司涉及募集资金总额达87.64亿元。其中,3家拟登陆科创板,3家拟登陆创业板,1家拟登陆北交所,1家拟登陆沪市主板。

从拟登陆板块不难发现,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其在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等方面的效果正逐渐显现。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有7家公司隶属于战略性新兴行业,与拟登陆板块属性相呼应。

也正因如此,监管对于相关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问询,成为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需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从监管公开信息内容来看,交易所的问询内容中,企业技术情况成为必答题。

例如,深交所对拟登陆创业板公司辉芒微发出问询,要求其说明“公司专利及核心技术应用情况”“2019年后无新增专利申请对发行人研发、技术储备、未来市场竞争能力的影响”“同期可比公司专利申请及获得情况”等。

监管对于申请企业的运营管理、盈利能力以及募投资金用途等情况也普遍较为关注。这与近年来监管审核趋势相符。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以2023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监管机构公开披露的1200多封IPO问询函中,对IPO企业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毛利率、内部控制、风险提示、营业收入和关联关系等方面。目的在于更有效地筛选出其中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监管审核瞄准企业舆情

随着信息化大潮席卷,加强对拟IPO企业的舆论情况监管,将进一步提升审核质效。

从上述7家被问询的内容来看,公司是否存在引起舆情的风险点是监管重点关注的新领域,成为拟IPO公司顺利登陆资本市场的一道“门槛”。

例如,深交所要求拟登陆创业板企业润玛股份“持续关注有关项目的媒体报道等情况,就媒体等对该项目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提出的质疑进行核查”。

此外,深交所对于2家(辉芒微、润玛股份)曾有过IPO申请经历的企业均表现出格外关注,在问询函中均问及前次申请撤回情况。

在武泽伟看来,在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越来越快,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则负面舆情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监管对于企业舆情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也是适时与时俱进的结果。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于公众舆情的认识和重视,促使企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处理负面舆情,将负面舆情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改善企业的形象,重建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互信关系,这对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不论是对常规层面的关注,还是瞄准社会舆论情况,背后折射出的都是监管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的坚定态度。这将关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构建。

“对拟上市企业而言,IPO审核成功通过与否涉及到声誉和财务成本,监管机构严格的审核流程和监督机制无疑将大幅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促使拟上市企业更加爱惜‘羽毛’,努力全方位提升公司质量。”刘祥东表示。

IPO:www.92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