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创业黑马打造全国首个“北交所IPO加速器”

发布日期:2022-04-28阅读数量:317

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

如果说过去数十年,中国造就了一批敢闯敢干、颠覆创新的互联网精英,那么眼下中国商业的主流语境,已经进入了“北交所时代”。“北交所”不只是一个证券交易所,更是一个新时代的象征,它代表整个社会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实体经济,专注科技创新,成为兼具产业价值重塑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商业新生力量。

为了更好地培育这些新生力量,2022年4月,创业黑马(13.300, -0.70, -5.00%)携手多家北交所一线券商及直投基金、专精特新投资机构,重磅推出“黑马北交所IPO加速器”。

这也是国内首个直接指向北交所IPO的加速器,创业黑马将与专家团队一起,走进企业,深度咨询,直击企业上市痛点,给予上市诊断建议,并提供精准服务机构与融资联盟支持,为“专精特新”精英企业插上资本翅膀,助其冲刺北交所。

北交所:新的“大时代”

每个时代的成功企业各有千秋,但其成功的基本逻辑是相通的——让创业梦想、团队努力与所处时代的社会整体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1970-19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一批草根出身的企业家为生存而创业,年广久、宗庆后、曹德旺……他们成为当代中国创业的先驱;1990年代,冯仑、陈东升等“92派”出现,他们见证了市场化改革,开启了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2000-2010年代,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又让众多“海归”、“码农”,以及金融、地产操盘手走上前台。

过去数十年,中国商业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并非直线向上,其间发生过多次转折,每一次转折都会造就一批“时代之子”。在新的商业格局中,分到最大蛋糕的人,往往并不是旧时代的winner,而是新生力量,甚至是一些过去被忽视的人。

无需多言,如今我们又一次处在新时代的临界点。此时,谁又将成为新的受益者?

北交所的建立,就是国家给出的答案——那些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接过时代的火炬。

这是现实需求决定的。一方面,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人均GDP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1.25万美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另一方面,在疫情和反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的产业链面临极大考验,“卡脖子”问题突出。

此时,中国迫切需要“脱虚向实”,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因此,需要把社会和资本的关注重点,从那些“赚快钱”的金融型、平台型公司,转向那些深耕本土产业的产业创业者,那些有技术的中小企业。

北交所的建立,也是国家送给这些企业的大礼包。北交所与沪深板块最大的不同在于服务对象,它主要服务于“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

目前,北交所是国内唯一明确提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新高地,北交所的设立也相当于为中小企业单独开辟了一块成长的土壤,吸引资本,并助力他们走向成熟,为国内众多中小企业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

经济是有周期的,未来10-20年,将是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最好时光。多少年的孤独,多少年默默无闻的奋斗,将得到最好的回报,它们将迎来全面绽放。

中小企业的“黄金之路”

已经清晰的,不只是目标,还有道路。

上市是创业的关键一跃。中国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但只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上市不仅意味着企业的股权有了公允的定价,有利于前期投资者退出和后来者进入,更意味着企业获得认可,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可以调动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的资源。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IPO的热情日益高涨。据中信证券(18.730, -0.08, -0.43%)统计,2019年至2021年底,有560余家中小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多数集中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取道港股美股上市,流通市值达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比比皆是。另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25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732家,其中2671家上市于2011年之后,其中仅2021年上市的公司即达到524家,同比增长19.9%。在浙江余姚、江苏江阴、福建晋江等地,地方政府支持下,诞生了大量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与此同时,上市之路也相当艰难。从股改到上市,一家公司往往要经历长达数年时间的,对于成本、经营、风险控制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重考验。

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这条道路充满不确定性。国内A股主板、科创板、创业板门槛较高,在申报和等待上市的过程中放弃的企业屡见不鲜。而境外的港股美股市场,往往更青睐那些拥有海量用户,进行海量融资,爆发式发展的平台型公司,某个赛道“风口”一来,很多投资机构涌入,诞生很多项目互相拼杀,最终可能只有一家能活下来,“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条道路并不适合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在中国的各个产业城市里,存在着千千万万的产业型中小企业,它们普遍具有四个特点:立足本土产业,在细分行业领先,有一定技术壁垒,长期自主发展,其中很多从未进入过资本市场,虽然有营收,有利润,但因为融资少,所以发展速度可能不会太快,因而也很少得到资本的关注。

北交所的建立,让这种情况得到改变。2021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工信系统为经过认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又利用北交所为它们走向资本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指向和指标,给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有技术的制造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最适合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标准画像。

这条发展道路,不再是赢家通吃、平台化、走向垄断,而是百花齐放、小而美的道路,是“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产业和金融的双重支持下,发展的确定性前所未有地增强。

截至今年4月15日,北交所投资者数量超过497万户,上市公司90家,总市值达到1829.27亿元。在美股中概股动荡的背景下,这更是一条值得期待的“黄金之路”。

冲刺北交所

虽然登陆北交所的道路已经明确,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蹴而就。上市过程是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双向选择”,中小企业必须持续练好技术内核硬功,锻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能在北交所拥有立足之地。

实际上,自2008年创立以来,创业黑马一直致力于打通核心城市创投资源同全国数以千万计、产业一线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它们实现股权融资。在黑马加速服务的中小企业中,已经有18家公司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上市。与此同时,黑马平台上积累了大量认知、经验与资源。

如今,随着“黑马北交所IPO加速器”的推出,创业黑马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了更好的武器和更多的支持。

据了解,共同参与“黑马北交所IPO加速器”的,有安信证券、东北证券(6.150, -0.67, -9.82%)、中天国富、中原证券(3.820, -0.13, -3.29%)、银河证券、国联证券(9.050, -0.26, -2.79%)、民生证券、开源证券等九大一线券商与直投基金,以及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同创伟业、松禾资本等多家专精特新先锋机构。

在首批确定的北交所IPO冲刺项目中,更是出现了国内首家获得设计界金奖大满贯认证的洛可可、机器视觉新锐海之晨,以及蜂巢航宇、诺伯特、银珠蓝箭建材、锂鑫自动化、云众动力等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7.190, -0.26, -3.49%)、防水材料等领域有较深积累的科技公司。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们将在加速器内获得创始人战略视野升级、一线北交所直投资金加持、高质量专家团资深辅导、大企业生态资源共享、与卓越者同行进化等加速服务,从认知、合规、资本三个维度,赋能创始人/企业市场冲刺力,直面北交所,冲刺IPO。

IPO:www.92ipo.com)